浙大先生 | 为祖国做贡献是最大的愉快——潘云鹤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

    潘云鹤(1946—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计算机应用专家。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任浙江大学校长。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CAD 和工业设计的研究,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创新性地提出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等概念,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院士是令人尊敬的卓越教育家、学识渊博的战略科学家、传道授业的知名大先生,在办学治校、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无论是打造浙江大学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抑或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还是致力于打造“知识无边界”,他都践行了在伟大的时代中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承诺。他的家国情怀、公益精神和对学校的关爱之情,激励着我们广大科教工作者勇攀世界人工智能科技高峰。

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者和践行者

    1995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KAQ)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KAQ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交叉复合,实施拓宽基础、实施专业培养、进行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潘云鹤先生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教育。1999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浙江大学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创建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构建了面向浙大优秀学生的“未来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启了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学生毕业五年后创业率近20%,七成毕业生在毕业后认为强化班教育对个人职业发展或者创业中价值观形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帮助巨大。其中包含了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一次与“新生之友”的谈心谈话中,一名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表示自己毕业后要利用所学进行创业,潘云鹤很赞赏,建议他要学习一点经济学知识,可以去请教著名经济学家姚先国教授,学生照做了。这个年轻人就是黄峥。谈起这段往事,潘云鹤笑得十分欢畅。

潘云鹤指导学生做科学研究

    潘先生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尤其体现在教材建设工作上,他说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教育思想、理念和内容,课程是人才培养核心,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2010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归来见到导师潘云鹤,原以为老师会和他讨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话题,“没想到潘老师首先问的是:美国那边他们开设了哪些好的人工智能课程?你带回来好的教科书没有?”这让他又是惊讶、又是感佩。潘云鹤院士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方法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图形学交叉。2018年,潘云鹤先生担任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编写出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并且要求每本教材开设在线课程。目前,所出版教材对应的在线课程已经陆续成为国家级线上课程,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成立会合影

(前排中为潘云鹤)

学科交叉放活力,勇闯“无人区”

    1991年,潘云鹤收到一封特殊的回信,至今收藏于浙大档案馆。写信人是时年80岁的钱学森先生。钱老亲笔写了洋洋三页纸,赞赏浙大这位晚辈学者极具探索性的工作,即如何以形象思维来弥补逻辑推理之不足。钱老在信中以风趣的语言勉励潘云鹤:“……而计算机只会‘计算’,可以说笨透了,一点聪明都没有!我们的任务是找突破口!您指出了突破口,这了不起!”

    钱老所言的“突破口”就是潘云鹤始终思考的如何对传统人工智能进行拓展,使其释放出活力,为此先后提出了形象思维、综合推理和视觉知识等理论和模型。这一方面研究将严格的形式化逻辑推理和良好的直觉化顿悟洞察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方法难以处理视觉等形象知识的不足,有力支撑了与形象和直觉等有关的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将综合推理应用于计算机美术软件及自动创作,对视觉元素等视觉知识进行组合和推理以生成新的图案,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希尔伯特·西蒙(H.A.Simon)评价为“所见过最好的计算机美术程序”。在潘院士的指导下,计算机学院团队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考古、文物保护和艺术复原。在莫高窟、云冈石窟等21 个省市的60 余处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赞扬“浙大团队做了一件敦煌立刻就需要的工作”,赞誉该团队为古老文物的“养颜人”。

    勇闯“无人区”,还体现在潘云鹤院士对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探索与规划。2015年7月,潘云鹤院士提出了“人工智能2.0”这一全新战略构想,牵头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建议我国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的建议书。这一建议书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重要批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2.0刻画了人工智能全新的技术形态和创新应用,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提出的独立见解,在国际上树立了话语权,彰显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意志。

致力于打造“知识无边界”

    “我们要让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可以访问任何的知识。”2001年,潘云鹤院士与美国图灵奖获得者拉杰·雷迪联合发起了“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随后又衍生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截至2020年,CADAL数字图书馆已数字化图书280多万册,数据容量逾1.5PB,年均访问量逾2.5亿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为全世界人民知识获取做出了重要贡献。潘云鹤院士非常喜悦,专门赋诗一首:“万物数化,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源源不断;鱼游浅水,矿藏深处;云生于海,风起波澜”,阐明了数据海的特点和意义。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潘云鹤院士认识到数字图书馆要升华到智慧图书馆和知识中心,以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经济、智能城市和人类创新活动。

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右五为潘云鹤)

    在潘云鹤院士的倡导下,中国工程院于2012年3月启动了为期9年的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其目标是让数据聚集在一起,变成大数据,然后再把大数据变成知识,为人类提供知识服务。同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应邀专程到浙江大学听取了关于CADAL数字图书馆和知识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并指出:“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的设计理念同UNESCO的发展和工作理念有很多相同之处。浙大计算机技术团队在数字图书馆及知识中心建设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令我印象深刻。”

    为了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在OpenKS(知目)知识计算引擎基础上,潘云鹤提出了产业链接智能化、产品创新智能化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等思想,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的引路人

    “图灵大讲堂”是浙江大学为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班级开设的系列高水平讲座。2019年12月7日首期讲座在玉泉校区报告厅开讲,潘院士是图灵大讲堂的开讲嘉宾。他在讲座中勉励大家要积极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创造出智能产品,如何成功创造出新的智能应用系统,如何让社会治理增加智能。他用亚马逊公司与大渡河水电企业的鲜活例子阐明了人工智能与已有产业结合的巨大潜力,并热切地希冀同学们能够使人工智能技术同更多的产品相结合,进而创造各种各样新的产业链。

2019年,潘云鹤院士在“图灵大讲堂”

解读“人工智能2.0与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老师们认为:“潘老师的大脑就像一台不知停息的机器,总是不断闪现出思维火花。每当有了新点子,哪怕时间很晚了,也会给我们打电话讨论,越讲越兴奋。这种时候,我眼前就会浮现出潘老师陶醉的神情,他沉浸在新知带来的激动喜悦中。”

    “我从1973年开始信息科技的研发……体验了党是如何领导我国科教人士,排兵布阵、攻关拔寨,取得节节胜利……因此今天的殊荣也应该属于在党的领导下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引领做出贡献的每一个科教工作者。”这是2021年6月15日举行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被授予浙江科技大奖时的发言。潘院士是如是说的,也是如是做的。

    为奖励在人工智能科技教育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师生,继续为推动人工智能科教发展做出贡献,2021年,潘云鹤院士捐赠成立了潘云鹤人工智能科教基金。他在捐赠仪式现场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应该扩大人才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丰富“人工智能+X”的人才类型。希望能以基金成立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把中国建成人工智能人才大国和强国、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创新之国贡献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导师潘云鹤院士,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求是大先生应该有的样子。

    (本文摘自《我心中的求是大先生》)

    作者:庄越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998届博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省部共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飞,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2002届博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书记;耿卫东,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995届博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编辑:王佳冰

    审核:吴红 | 郑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