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38年来,在橡胶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推动了众多“第一次”的出现:
比如,我国第一条橡胶用预处理短纤维生产线投产;他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明确提出“炭黑增强橡胶属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增强对于橡胶的高效增强是必需的”观点,被同行大量引用;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基工程弹性体的概念,并率领团队创制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衣康酸酯弹性体、大豆油弹性体等;建立了我国唯一一套特种装备用氢化丁腈橡胶生产平台,实现了该材料的自主供应……
最近的“第一次”,是他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全球首创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对外亮相。该橡胶可使轮胎的性能更优异,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能达到欧盟轮胎标签法A级水平,同时还有优异的耐磨性。
分析这些“第一次”的共性,那就是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的“一条龙”。成果转化路子“畅通”背后,是“顶天立地”的科研观。正如张立群院士所言,创新就要尽可能做大事、做领先的事情、做国家和大家都着急的事,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做研究。
专家在展示世界首批次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产品(左三为张立群院士)。(受访者供图)
世界第一、中国首创的轮胎技术
4月23日,CHINAPLAS 2024国际橡塑展在上海开幕,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携其全球首创的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亮了相。很多人的疑问是: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是什么?
据了解,这是我国原创的合成橡胶品种,利用糖、淀粉以及纤维素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得到醇、酸等生物基单体,再转化为生物基橡胶,减少了传统石化基单体的用量,降低了产品的碳足迹,开辟新的橡胶资源并实现国际引领,上述新品种是张立群院士团队突破自我的又一次证明。
由张立群院士领导的北京化工大学弹性体中心被公认为“中国生物基橡胶研究第一梯队”,该中心专注于先进橡胶材料的研发,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和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品种。这两种橡胶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石油基橡胶的高效替代。
新品种的出现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瞄准原创橡胶品种,北京化工大学弹性体中心从2003年起便开展相关工作。在此后18年里,该团队不仅设计合成了两款新品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和官能化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还不断助推其商业化。
比如,该团队将生物基聚酯橡胶材料应用于具体领域,制成出耐低温耐油密封圈、可降解轮胎、可降解鞋子、聚乳酸增韧剂等产品。2021年,上述研究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的鉴定。专家认为“该原创的高分子量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在分子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展现了在特定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动着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的落地,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目前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已在生物基轮胎、鞋材、输送带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回首曲折科研路,张立群说,“科研工作几乎无关于熟练工种,新问题总会无休无止地冒出来,我们享受的就是这种挑战。只要大家努力,中国的橡胶研究和橡胶产业就会越来越强,受到世界的瞩目和尊重。”
产学研结合,急国家之所急,研企业之所需
1986年,张立群考入北京化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从此与橡胶结下不解之缘。此后的38年里,他始终深耕在该领域。
在学习期间,张立群在导师指导与支持下,突破了预处理有机短纤维规模化制备技术,于1994年在黑龙江富锦建成我国第一条橡胶用预处理短纤维生产线,获得原化学工业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996年,他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199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明了层状硅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乳液复合制备方法,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发表的相关文章至今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千余次。2019年,他的技术支撑企业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化生产了黏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同行们评价张立群院士,认为他致力于让中国的橡胶研究走向世界前沿,率先在国际橡胶界提出生物基工程弹性体、纳米增强逾渗机制以及橡胶材料跨尺度模拟基因工程等一系列概念,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绿色橡胶材料和特种功能橡胶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成果,并转化应用于众多企业。
对京博科技奖,张立群院士已经关注许久。“京博科技奖的设立,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攻克‘卡脖子’难题,以企业为中心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到企业和产业中发挥更大价值。”张立群说,从自己的科研领域来看,京博科技奖展现出了很大的初心价值。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励着更多科研人员投身于创新研究。对于行业发展而言,这个奖鼓励了不同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张立群更乐意见到年轻人通过奖励脱颖而出,在橡胶领域沉下心,扎下根,干成事。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