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到《只有一个地球》,几十年来,关乎生态、人与自然的“声音”从未消失。良好生态,是土壤肥沃,是田野广袤,是水源清澈,是草木葱茏,是海洋湛蓝。良好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依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今天,生态文明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2024年8月15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本期,我们诚邀院士专家与我们共话生态。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说”——
傅伯杰——
中国的山水工程实践,对优化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自然资源资本作出了基础性重要贡献,对全球和中国生态安全、增进人类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洪堡奖章”得主)
朱永官——
只有土壤健康,才有安全、放心、健康的食物。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治理,要把城乡的水、土、气、生等关键自然资源要素的健康守护放在突出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秀新——
美好生态是生产绿色健康园艺产品的保障。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康绍忠——
我国用占世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世界近20%的人口,过上了全面小康的日子,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安全生态的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写好中国水生态文明大文章,发展绿色、高效、节约用水科学技术和工程模式,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张佳宝——
我们要保证黑土地不仅能生产粮食,而且还能为我们生态的安全、环境的安全、人类的健康提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沈其荣——
农业文明与盐碱地治理利用相伴而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徐明岗——
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时代的新需求,深入推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智慧生态良田,夯实农业绿色发展的根基,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健康、活得愉快。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首席科学家)
卢琦——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都是大自然演化的结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大自然是人类社会之母,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荒漠并不空寂,而是生机勃勃,是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务院参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
郧文聚——
如果都市中的您希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清洁的水、吃到健康的食物,就请您加入到自然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空间,也要自然;要资本,也要资源;要生活,也要生态。把自然生态的主体利益放在首位,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德。
(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