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
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旅途,满怀深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1961年,当从苏联奉调回国的王淦昌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埋名,断绝一切海外关系,你要有心理准备”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愿以身许国!”1961年,于敏被通知参加氢弹研究,从此踏上秘密历程。2015年,89岁的于敏在轮椅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此时此刻,距离他隐姓埋名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更多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建设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在他们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横空出世,背后是很多人的默默奉献,乃至牺牲。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中国科学家!直到1999年,他们的名字才被公诸于世。然而其中数位已与世长辞。
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23位“两弹一星”元勋,向他们致敬!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他们是历史选择的一代人。
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将他们聚集在了茫茫戈壁。
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人,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他们是“隐姓埋名”的一代人,
1999年9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
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以上图片按姓氏笔画排序)
设计:袁也
排版:李振亮
审校:刘洞天
值班编委:谭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