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他挑战国际权威专家,揭秘华南大地真相!丨任纪舜

2025-02-06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阅读量:472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各领域学术交流逐渐频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华裔地质学家许靖华提出:我国华南地区曾有过一个从元古宙到三叠纪的大洋——板溪洋,而板溪群正是三叠纪晚期印支碰撞造山形成的混杂岩。

    这个观点在当时国内地质学界引起了极大轰动,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持反对意见的人中,任纪舜便是其中之一。

任纪舜

来源丨中国地质科学院官网

    任纪舜是我国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当时,任纪舜已经在华南野外调查多年。考虑到许靖华的国际地位,又是一位十分爱国的学者,最初任纪舜找到许靖华,只是分享了自己在华南地区的实地发现,希望许靖华能转变看法。可面对学术争论,许靖华充满信心,坚持己见。

    面对分歧,任纪舜向老师黄汲清请教。黄汲清建议他,一定要发表一篇文章。但任纪舜认为,急于发表文章,对许靖华并不公平。他决定,等许靖华再回中国时,继续与他进行深入交流。

    许靖华再次访华时,任纪舜专程去北京饭店,单独拜访他。当时的任纪舜认为许靖华如此坚持,必定有自己的“王牌”。可一番了解后,任纪舜发现,尽管许靖华考察广泛,但大多是乘坐着汽车走马观花;自己则是到一个地方,进行深入走访调查,一待就是十几二十天。这份扎实的野外调查工作基础,让任纪舜对自己的观点更加笃定。

    1990年,任纪舜依据多年在华南多省的详尽野外调查,撰写了《论中国南部的大地构造》一文,正面阐述了对华南大地构造的看法,明确指出中国南部并无印支碰撞造山带存在,而是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属性转化。这篇论文因资料翔实、论证有据,一经发表便反响热烈,并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地质学报》优秀论文奖。

    任纪舜“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源自老师黄汲清的培养。黄汲清做事严谨认真,他告诉任纪舜:“做学问千万不能迷信,不要迷信洋人,不要迷信专家,也不要迷信我。”这种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任纪舜,指引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做学问。

    21世纪,任纪舜在担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副主席期间,与来自20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历经八年,编制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这一成果不仅为亚洲地质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石,也为中国地质科学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更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了宝贵的区域地质信息。

2012年8月,任纪舜(中)参加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

展出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如今,九十岁的任纪舜,仍继续为攻克大地构造的难题而努力攀登。他常说:“现在既要放眼国际,也要结合中国实际来研究。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创新。”

    参考文献:

    [1]“不迷信权威”!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OL].央视新闻,2023-5-2.

    [2]任纪舜:探寻中国大地构造的真实面目[OL].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官网,2020-12-8.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任纪舜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