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深切缅怀丨怀念李德平先生

2025-03-1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阅读量:1488

怀念李德平先生

原子能院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李航

    惊闻李德平先生离世,心情十分沉痛。去年七月登门拜访李先生的场景犹在眼前——九旬高龄的先生精神矍铄、非常健谈,聊起工作时眼睛发亮。怎料世事无常,去年一面,竟成永别。悲痛之余,先生的音容笑貌愈发清晰浮现,一些鲜明的人格特点也令吾辈敬佩不已。

李航携子探望李德平院士

    一是常思。李先生的超强记忆力时常让我吃惊。他能清楚记得小学同学的名字,还有几十年前的同事,分别在什么工作单位,当年有哪些相处趣事等等,他都能想起来。聊到专业问题更不含糊,从刚入职原子能院时自己动手做盖革计数器,到后来一直操心国家辐射防护工作的发展,他对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始终没有停止。老先生的“大脑”一直保持高效运转,爱思考的习惯保持了一辈子,甚至连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二是常做。先生践行“知行合一”之道,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实干精神。当年科研条件差,他就骑自行车去中关村淘电子零件,在实验室动手吹玻璃,自己做盖革管探测器。八十多岁高龄还学习计算机编程,用BASIC语言写代码,验算核电事故概率。批改年轻人的论文时,他写的修改意见经常比论文还长,连标点符号问题都仔细圈出来,字里行间均是对辐射防护后继者的拳拳关爱。老先生始终把实践放在首要位置,常做常新,躬身实践的精神在当今尤显珍贵。

    三是常谈。李先生非常健谈,每次拜访先生都像上了一堂课。我们一般约好下午两点见面,从进家门开始,先生就会讲起国内外辐射防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旁征博引,穿插着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从阳光正好的午后讲到天擦黑,茶水都续了好几回,但他说的内容却几乎没有重复。更难得的是,先生能将艰深理论化作平实比喻,再复杂的理论经他一说就特别明白,不似有些人“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我们这些晚辈在这样的聊天中,着实受益匪浅。

    李先生如今离开了我们,但他爱思考、肯实干、热心“传帮带”的精神永远留了下来。这些朴素的品质,正是我们最应该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先生的精神品格融入事业发展,方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责编、制作丨李文琪

    责校丨张彬

李德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