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以科技书写时代。5月28日,2025年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主场活动暨第六届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十位来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走上舞台中央,代表他们所在的科研领域工作者们,站在了聚光灯下。
出生于1964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已经年届60岁,但仍然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他来说,走上讲台、走进实验室,都让他忘记了年龄的界限。“青春不是用年龄来表达,青春是一种气场。我的目标是再战一个甲子!”
活动现场,王健、任志宇、刘贵松、陈颖、胡圣厦、侯俊利、唐勇、董碧军8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首批科技智库专家”称号,“科普四川”视频号正式上线。
科技智库专家
5·30很特殊很重要
5·30是什么大日子?5·30很特殊很重要。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科技工作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他们以智慧为炬,照亮未知的探索之路;以创新为帆,驱动时代巨轮破浪前行。2016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在5月28日举行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何川、陈士林等,在川高校、在川科研院所、青少年学生代表等1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现场
青春不用年龄表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30多年来,带领团队攻克隧道工程世界难题,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对他来说,走上讲台、走进实验室,都让他忘记了年龄的限制。“青春不是用年龄来表达,青春是一种气场。我的目标是再战一个甲子!”
何川院士:我还要再战一个甲子!
他对现场的青年寄语:要把科研工作锚定在祖国所需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科研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广泛、终身地学习,随着学科交叉走向纵深,青年更要不断扩大知识与科研的边界,真正让自己变得强大。最后,他勉励大家静下心来,心无旁骛,甘坐冷板凳。
十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出炉
四川省自2019年起,由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联合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每年从各个学科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选树10位“最美”代表。
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本次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的十位工作者涵盖了理工农医等领域。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苏涛扎根青藏高原,破解古植物密码;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蒲明博,十年磨一剑,以新型光场调控理论打破传统限制。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以智能农机赋能乡村振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朝武挽救濒危凤尾鸡,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一粒种子、一枚种蛋,皆是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
在医学领域,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创立“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惠及全球80万患者;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春祥率先提出的“非编码核酸组学”理论,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开辟新路径。两人以仁心为刃,托起生命希望。
工学领域,东方电气梁权伟突破水电“卡脖子”技术,张仲安病榻攻坚获多项专利,何杰点亮荒漠光热能源。三人同台,展现“中国制造”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