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在节日前夕
党中央、国务院开展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学东
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学院教授、机电装备动力学与控制专家。他长期从事机械动力学与控制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103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34项、软著30项、标准4项。2022年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在湖北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湖北的支点建设中为地方的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现代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努力创新,再立新功。”陈学东说。
陈学东长期从事机械动力学与控制、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攻克了超精密制造装备精度控制、尖端仪器振动抑制、大型重载装备强度设计、智能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等系统技术,发明了纳米精度运动工作台技术、高性能精密减振器、大型重载结构动力学设计-模态试验平台以及多模态感知融合的高维运动控制技术。
“激励我们前进的,是团队科技报国的朴素情怀。”陈学东说。
从研发国产光刻机的纳米精度运动工作台,到服务极地科考的大型重载装备,再到国防重器亟需的准零刚度减振器,以及前瞻布局的人形机器人,陈学东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
去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来到“劳动者1号”样机身旁,询问了它的应用场景、研发进度等。
“总书记的关心给了我们极大动力。”今年2月5日,陈学东团队携“劳动者”人形机器人亮相“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展示会。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这位“劳动者”能轻松搬运60公斤重物。
“劳动者”的出现,有力助力湖北人形机器人方阵的崛起。
陈学东说,科技创新必须服务社会需求,未来“劳动者”将拓展至先进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希望通过科技攻关让“劳动者”能像自然人一样,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再度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陈学东倍感振奋。
“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陈学东说,作为科研和教学工作者,这份责任将激励着团队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以科技报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值此五一劳动节
致敬每一位
坚守者、开拓者、追梦人!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 / 华科大新闻中心 湖北日报
编辑 / 汪伟颋
校对 / 左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