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徐春明院士:是前锋,也是后卫!

2025-06-0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闻网   阅读量:229

又是一个星期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红旗操场

骄阳下

教职工足球赛如火如荼

突然一个后场长传

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送出这记完美助攻的后卫

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教授

奔跑在球场上的他

敏捷矫健

阳光少年一般活力四射

他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

是带领团队破解能源领域“卡脖子”难题的“前锋”

他是中石大教职工足球队的荣誉队长

是驰骋绿茵场44年的校园当家“后卫”

当国家“体重管理年”遇见

学校“每天运动一小时”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徐春明院士的运动故事

探寻科研与运动“双向奔赴”的“人生哲学”

少年逐梦:44年的热爱经久而热烈

    1981年,16岁的徐春明怀揣着梦想,踏入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的大门,开启与石油的情缘。也是在这一年,徐春明遇到了与他相伴相随再没有分离的“挚爱”——足球,“学校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深深地影响着我”

    学生时代的徐春明,对足球的热爱炽热而纯粹。他频繁参加足球训练,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磨练球技。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屡次代表学校、学院出征大型比赛,成为赛场上一颗闪亮的新星。1991年,徐春明博士毕业,留校担任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尽管工作繁忙,实验室科研和管理任务艰巨,他依然没有放弃踢球。

    1992年,刚迁至昌平没几年的石油大学教师足球队首次参加地区联赛。“当时我们名气不大,但一场比赛踢下来,整个昌平都知道:石油大学有一群‘踢得猛’的老师!” 这场校队“出圈”的联赛让徐春明印象深刻。

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的红旗操场

1960年学生足球队夺取北京市甲级联赛冠军

    北京石油学院时期,学校足球队就曾在北京高校赛场上叱咤风云;如今的校园里,师生联赛、校企友谊赛依旧热火朝天。“通过足球这种集体活动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让大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徐院士差不多岁数的‘球星教授’还有好几位呢,有他们带队,足球这个咱们学校的传统项目群众基础特别好。”中石大教职工足球队队长赵凯说。

2019年12月1日

徐春明院士担任教职工足球队荣誉队长

中石大教职工足球队合影

徐春明(二排左八)

    虽然教职工足球队越来越壮大了,徐春明仍定期与学生比赛切磋,“踢球时,没有院士和学生的区别,只有队友和对手。”这样的心态,让绿茵场上的徐春明成为了师生敬仰又亲近的伙伴。

绿茵智慧:足球场上的“学术之道”

    “运动场上的默契,会延续到课堂上、实验室里。”在徐春明眼中,科研攻关与足球比赛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科研攻关需要有人突破、有人支撑,就像足球场上有人射门、有人传球,都需要团队作战。形成 1 + 1 > 2 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要凝聚成一个大团队,形成强大的合力。”徐春明说。

    在足球的战术体系里,“前锋”与“后卫”分工明确却又紧密相连。足球场上,徐春明院士常驻后防线。 “每次有比赛,徐老师总是最早到球场。我们也曾提议让他担任前锋,但他总是说,自己更适合在后方坐镇,做队伍的坚实后盾。”教职工足球队姜林宏说。

    而在攻坚克难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先锋,不久前他获得了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石油加工教学团队也不断攀登,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他负责的“重油高效清洁转化教师团队”更是入选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坚韧不拔:“受伤”背后的成长哲学

    喜欢的事情从不轻言放弃,看准的事情定要全力以赴。2016年教师节,在一场与毕业生的比赛中,与学生对抗时,徐春明不慎拉断跟腱,整整休养了一年。

    “运动中,受伤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伤痛,徐春明展现出豁达与坚韧,即使受伤也从未想过放弃踢球。复出时,他特意选择次年教师节这一天,还邀约同一批学生回来再赛一场。“不能让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受伤是“强制暂停”,却也让人反思如何更科学地运动,如何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与困境。

    “暂停”是为了更好地整装再出发,那些突破性成果背后的韧性,与绿茵场上锤炼的意志品质一脉相承。多年来,徐春明围绕国家重大急需,建立重油精细分离表征新方法,引领国际重油化学基础研究;开发重油梯级分离和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等新技术,在多家炼化企业推广应用,推动炼油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创建储能产教融合新平台,加强绿电、绿氢与新能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与追求。

院士倡议:“每天一小时”的能量密码

    如今 60 岁的徐春明院士,仍保持每周两次的踢球频率。驰骋在绿茵场上他身姿矫健,腿部的肌肉线条轮廓分明,让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徐春明(中)

    “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面对国家“体重管理年”倡议和学校“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的持续开展,徐春明直言:“年轻人就要坚持锻炼、坚持运动,把‘每天一小时’变成‘快乐一小时’——就像我,虽然踢到60 岁了,根本没觉得自己老了不能踢了,我还要一直踢下去!”

    关于足球,徐春明珍藏了许多“宝贝”:梅西的签名球衣、卡卡的纪念足球,还有一段欧文为他录制的祝福视频。“顶级运动员的团队意识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能带给人巨大的能量。”

徐春明(一排右十)

    在中石大校园,徐春明院士是师生眼中的“明星榜样”。“在球场上与他同场竞技时,会被他感染和激励,是学校以体育人最鲜活的素材。”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业的辅导员许浩桢感慨道。 

    当足球遇见科研,当个人融入团队,徐春明院士用自己的“运动人生”给出了成长的密码:所谓健康管理,不仅是秤上的数字,更是蓬勃的生命活力与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

    在能源革命的赛场上,他带领团队冲锋;在全民健康的浪潮中,他化身科学运动的“样板”。

    这,就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文字:华南

视频:胡桂宇 杨文琰 王贵雯

编辑:杨文琰

责任编辑:华南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徐春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