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创新破局?协作聚力?卓越立标?奉献铸魂——吉训明校长做客首期“首医教授茶座”

2025-06-15   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63

    6月11日,“首医教授茶座”特邀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吉训明院士作为首讲嘉宾,围绕“学者、师者、医者”的三重角色,与15位本硕博学生代表围坐品茗、深度对话。吉训明把他在科研攻关中总结出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智慧,与首医青年学子追求卓越、为国奉献的志向紧密结合,勉励青年学子在未来的道路上,既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也要善于团结协作、凝聚力量,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才之道:

创新、协作、卓越、奉献

    在医路求索的漫长征程中,每一位心怀医学梦想的学子都渴望破茧成蝶,成长为领域内的佼佼者。立足“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医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吉训明以自身成长轨迹为蓝本,结合数十年临床、科研与管理实践的深厚积淀,为同学们深刻阐释创新、协作、卓越、奉献四大核心品质在医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打破常规的勇气,是突破困境的利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吉训明鼓励学子们要守正创新,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通过创新治疗方法和理念,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协作,是团队凝聚的力量,是成功路上的基石。在医学实践中,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团结协作。吉训明形象地以篮球比赛作比喻,“我们要学会为他人‘传球’,通过成全别人,最终成就自己,让团队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强大。”

    卓越,是追求极致的决心,是永不停歇的脚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秉持追求卓越的态度,努力做到“数一数二”。每个人都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努力做到最好,实现自身价值。

    奉献,是无私付出的精神,是成就大我的胸怀。在医学实践中,奉献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的细心守护、对医学的赤诚传承、对社会的大爱情怀。他指出,在科学研究中,具备奉献精神才能吸引他人合作,进而实现创新与卓越的目标。

时代之问:

顶天立地、教育革新

    对标教育强国八大体系中“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吉训明结合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革新,阐述“顶天立地”的治校理念。他强调,一方面,首医要服务国家战略,承担高精尖科研任务。学校将加强医工结合、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布局重大科研平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汇聚跨学科专家协同攻关。另一方面,需扎根临床,做好首都乃至全国的健康保障。响应国家政策,依托学科优势,为全国基层医生提供终身教育,培养并输送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在学生培养方面,他表示学校会通过系统化、体系化改革,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与专业实践力。

师生对话:

成长困惑中的指路明灯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医学教育创新、人工智能挑战、学业职业规划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吉训明逐一深入解答。谈及科研思维培养,他强调形成“临床发现问题—研究验证—回归临床”闭环模式的重要性。面对AI与医工交叉的热议,他指出“AI 是赋能医疗的工具,而非替代威胁,我们要拥抱它,‘做懂AI的医生’”。而对于学业及职业发展迷茫的困惑,他建议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根基,在实践中挖掘兴趣、塑造习惯。他鼓励学生直面挫折,将困境视为成长契机,要始终相信“每解决一次困难,内心就更强大一些”。当被问及如何有效进行时间管理,他坦言: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要的目标上。

    交流临近尾声,吉训明向全体学生深情寄语:首医人应践行“顶天立地”的使命,既要勇攀医学科研高峰,也要扎根临床服务民生。他期许同学们怀揣坚定理想,锚定清晰目标,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成长为独具特色、敢于追梦、乐于奉献的医学人才,在医学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

    “首医教授茶座”是我校学生思想工作部提升学生成长能力的新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师生思想交融的深度对话平台,让青年学子亲炙学者精深学术造诣与崇高人格风范,悟治学科研之道、汲为人处世之智、践从医济世之责。未来将持续邀请院士、专家、名师参加活动,引领首医学子拓宽学术视野、打破认知边界、增强专业认同、坚定职业信念,奋力书写服务“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

    来源:学生部(处)

    撰稿:袁萍

    摄影:王咏倩、任欣淼

    编辑:刘晶轶

    排版:范佳丽

    审核:张瀛

吉训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经病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