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技术是促进全球粮食系统韧性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5-06-16   民生周刊   阅读量:115

    6月15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对话”系列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WAFI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孙其信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总干事约翰·斯温宁(Johan Swinnen)围绕“全球农食系统韧性建设”进行对话。对话由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WAFI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樊胜根主持。

    樊胜根教授简要介绍了对话嘉宾,并指出当前全球粮食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及贸易摩擦等因素正深刻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结合对话主题同两位嘉宾深入探讨农业政策创新、技术合作与全球协同治理等议题。

    孙其信校长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契机,回顾了学校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教育国际合作以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历史成果,并介绍了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筹备情况与未来展望。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推动全球农食系统的可持续转型刻不容缓,WAFI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深层合作。

    约翰·斯温宁(Johan Swinnen)总干事介绍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成立50年来在全球粮食政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指出,当前全球粮食系统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投资架构和政策设计面临重新审视的局面。斯温宁总干事高度评价WAFI在国际农业对话中的引领作用,并强调未来IFPRI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在农业政策、营养健康、气候应对等领域的合作,共同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在现场互动提问环节中,媒体和观众围绕全球粮食体系的未来变革方向与中外合作模式等问题展开提问。孙其信就在科技驱动视角下如何提高全球粮食系统的韧性建设,回答了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的提问。

    孙其信指出,技术是促进全球粮食系统韧性建设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技术在提高粮食生产力方面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简单的技术革新就能得到很多的回报,我坚信技术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强粮食系统韧性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一些小麦产区没有灌溉系统,完全没有任何产出,如果有灌溉系统,起码可以有一半或者80%的收成。所以基础设施很重要。”孙其信说。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英文缩写:WAFI)作为农食系统融合创新的全球交流合作平台,深入推动农食系统转型,促进政产学研用互动以及多领域对话与合作,创造健康、韧性、包容、可持续的农业未来。

    “WAFI对话”是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预热以及常态化活动,于2022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筹备期间首次举办(曾用名“大咖对话”)。旨在传递全球农业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优秀青年关乎“创新农业 共享未来”的声音。


    记者 | 畅婉洁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主编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孙其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小麦遗传育种专家